该品牌有多大的号召力,能持续多久

2016-09-02 09:43:07 来源: 国家一级美术师官方网站
【字体: 打印
   网上搜索“百姓大舞台”,会显示超过100万个相关结果。如今,群众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近年来开始试水“百姓大舞台”。该品牌有多大的号召力,能持续多久,其运营背后反映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怎样的现状?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别人可以,我们为什么不行?”
 
    8月27日是个周六。当晚不到7点,山东省济南市千佛山景区北侧就响起了分贝极高的音乐。吃罢晚饭在附近遛弯儿的张志斌循声而去,找到了音乐的出处——山东省文化馆院内小广场。当晚,山东省文化馆策划许久的“百姓大舞台”惠民送欢笑系列展演正式启动,首场是曲艺专场。晚上7点半,演出正式开始,相声、山东大鼓、双簧等依次亮相,早早摆好的百余个座椅也逐渐坐满,后来的民众只好站着观看。
 
    节目质量不错,台下反响也挺热烈。情况好得出乎山东省文化馆馆长王衍良的设想,但对“百姓大舞台”今后的发展,他仍不敢过早下结论。毕竟,这只是第一场。
 
    王衍良是馆内“百姓大舞台”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在此之前,他已考察了很多地方的城市惠民展演舞台,尤为羡慕南方某市的水上舞台。“人家的舞台搭建在湖上,位于市中心,一年四季都有演出,光本地的百姓就把座位坐满了。既然别人可以,我们为什么不行?”王衍良说,露天舞台的好处就是开放性。“我们有节目、有场地,运作起来比较有优势,也是强化惠民力度、提升文化馆知名度的新路子。”
 
    与山东省文化馆类似,近年来“百姓大舞台”在山东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借助新型城镇化和旧城改造的“东风”,多地在对核心城区的规划时会考虑文化主题。又因为兼顾“接地气”和文化的双重属性,“百姓大舞台”便成了很多地区小广场的命名首选。
 
    缺乏长远谋划制约效能提升
 
    记者在山东部分地市走访发现,作为文化惠民主阵地之一的“百姓大舞台”,其作用的发挥目前仍有很大空间。鲁西南某市的刘军(化名)表示,镇上的“百姓大舞台”从建成后基本没有演出,舞台广场也长了草,成了停车场。
 
    据了解,多数地区对“百姓大舞台”的建设均有相应财政补贴,但建成后如何发挥效能鲜有良策。多数情况是,基层地区将“百姓大舞台”作为提升镇容村貌的形式,其究竟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很多地方不去细究。一些位置较为优越的“百姓大舞台”,建成后成了群众跳广场舞的好去处,而另外一些位置偏僻的,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摆设。
 
    比硬件设施更关键的,是“百姓大舞台”背后相关制度的建立。济南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马迎春表示,对于公共文化活动品牌,百姓最看重的是其长效性和定期化。比如馆内确定要举办某项公益活动,必须在宣传初期就要明确计划做多长时间。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计划地做演出、做培训,对民众没有吸引力,人家会认为你这个馆“不靠谱”。
 
    有专家指出,从打造文化惠民品牌而言,各地陆续出现的“百姓大舞台”是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有效手段。但如果缺乏长远谋划,没有相关配套制度和机制,硬件设施再完善也无济于事。
 
    品牌打造是系统性工程
 
    好的经验也有很多。在山东省济宁市,当地“十二五”期间将“百姓大舞台”建设作为主打文化惠民工程,并出台了相关建设指导标准。在活动层面,有政府投入为主、企业冠名赞助两种模式。值得关注的是,济宁市的“百姓大舞台”背后有系统的人才队伍支撑。“百姓大舞台”建设的同时,当地对全市业余群众文化队伍进行注册登记,做到对舞台使用人群心中有数,并根据群众文化队伍的特点和民众喜好开展活动。
 
    “文化惠民品牌的打造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济宁市文广新局公共文化科科长刘凤来认为,“百姓大舞台”无论作为真正的舞台还是作为活动品牌,在策划初期就要考虑受众,不能搞“一刀切”。“要充分考虑地域差异,兼顾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同时多一些本地文化展示。”
 
    部分基层文化馆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百姓大舞台”等文化惠民品牌一旦“站住脚”,人气必然越来越旺,但文化馆自身力量的不足也会凸显。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迎芳建议,各地公共文化机构打造文化惠民品牌时,应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她认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能够弥补文化机构专业力量的不足和资金的短板,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
 
    山东省文化馆的“百姓大舞台”试点仍将继续。王衍良介绍,馆内“百姓大舞台”的节目将坚持尊重传统与鼓励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打造一个品牌不容易,不过我们有信心,这是文化馆的职责使然。”
【我要纠错】作者: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