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是我的哥哥哟,招一招手

2016-09-02 09:48:35 来源: 国家一级美术师官方网站
【字体: 打印
   人生出来不一定是为唱歌的,但没有了歌声,人类的生活将是无味的。我自幼喜欢唱歌,尤其喜欢我们家乡的陕北民歌。
 
    正值盛夏时节的七月二十日晚,北京一场罕见的大暴雨出其不意地淹没了农庄的每个角落,灌满了我苦心经营了大半年的开满鲜花的小院之后,竟然在夜半更深悄无声息地冲进了我的家中。
 
    二十一日上午,与洪水斗争了一夜的老佩,拖着疲惫的身体抛下正在清理的现场,趟过农庄的一片汪洋,带着满身的雨水,狼狈不堪地出现在周明和红孩老师面前。是什么样的魅力能让她忘记疲劳,义无反顾地赴这次吴堡邀约呢?是啊!是那一首首动人心魄的陕北民歌,是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信天游,将我从雨中帝都带到这古朴的黄土高坡古窑洞旁。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三盏盏的那个灯,哎哟戴上了那个铃子哟,哇哇的那个声……”
 
    “一个在山上一个在沟,咱们拉不上话招一招手……”
 
    这一首首承载着陕北人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飘荡在黄土高原的山山峁峁、沟沟坎坎,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陕北民歌深深地吸引着我。是那最朴实、最真挚的情感抒发打动着我,每一句话儿都是从心窝窝里掏出,不虚拟,不造作,用发自肺腑的呐喊讲述着一个个在贫苦生活中挣扎的男女爱情故事。我喜欢陕北民歌,它语言平凡朴素,旋律凄美苍凉,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有着灵动的空间感,每每听起,我的脑海里就会浮想联翩。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部由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人生》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主题曲《叫一声哥哥快回来》堪称经典,太动听了!从那时候起,我深深地迷恋上了陕北民歌。从 《五哥放羊》、《挂红灯》,到《赶牲灵》、《三十里铺》、《兰花花》,再到《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对花》等等,几十年来,不管我身在何处,陕北民歌一直伴随我经历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淌。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有两个最爱,一是秦腔,二是陕北民歌。有我参与的活动,必有秦腔和陕北民歌的声音。尤其是朋友聚会,大家总会点唱我最喜爱的那首《赶牲灵》。我对陕北民歌不但痴迷而且很专一。
 
    前几年随釆风团来到壶口,瞬间被眼前这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黄河瀑布震撼了!辉煌的自然资源深深地吸引住了大家的眼球,大家都惊叹不已,竞相拍照。这时,突然从背后传来:“我说东方就一个红,太阳就一个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是人民大救星。”这个声音魔法般地令我驻足。转身望去,只见滚滚黄河崖畔上有一位头戴白羊肚子手巾、身着土布褂子、腰系红绸腰鼓的陕北老汉在纵情高歌。我不由自主地接唱:“一个在山上一个在沟,咱们拉不上话招一招手”,没承想他又回唱一首《三十里铺》:“提起个家来家有名……”我们俩就这样一边唱着一边和着对起歌来。激情的对唱引得游客纷纷围观拍手叫好。这时,我索性放声高歌:“青线线那个兰线线”……游客的掌声热烈,我唱得越发忘情。老汉也越唱越来劲,竟唱起了酸曲儿:“大红果子剥皮皮”“拉手手,亲口口”,我也随即对唱,幸好未掉链子。我们边唱边舞,越走越近,我兴奋地舞起红绸子,陕北老汉打起腰鼓,摆出了经典的舞蹈造型,这场欢快的陕北民歌大PK就算结束了。真是唱不完的信天游抒不尽的情啊!那次对歌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二○○三年王昆老师指导我唱陕北民歌《赶牲灵》时曾说的那句话:“就用你秦腔的唱法,演唱时眼前要有画面,不要刻意地去找发声位置,就用陕西话最朴实的唱才会打动人。”老师的教诲我至今铭记在心。
 
    这次为了参加纪念前辈作家柳青诞辰一百周年的活动,我有幸随中国散文学会组织的作家采风团,踏上了陕北这片热土来到了吴堡。
 
    这里不仅是《创业史》的作者著名文学家柳青的故乡,更是毛泽东在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三日,率领在陕北转战了一年的中央纵队东渡黄河,前往河北省的西柏坡的出发地。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因为它是陕北民歌《赶牲灵》的诞生地。
 
    张家墕村,是著名的民歌之乡也称腰鼓村,我们所住的同源堂宾馆就在此村依山而建。四周遍野枣树环抱,空气清新宜人。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县委宣传部李光泽部长告诉我说:《赶牲灵》的作者张天恩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好有缘啊!这对我来说是多么大的惊喜啊!
 
    傍晚,夜幕低垂,黄土高原万籁寂静,同源堂窑洞宾馆在霓虹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明亮,别具风光。此时,大厅里唱响了我最期待的、亲切熟悉、动人心弦的陕北民歌。《一对对鸳鸯水上漂》、《拉手手、亲口口》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民歌被民间歌手演绎得格外动听,非常感人。凄美委婉、真切朴素的演唱风格使人耳目一新。歌王骆胜军的演唱更是掀起了联欢的高潮,一首《老祖先留下个人爱人》简直把我都听醉了。深情的演唱太精彩了,声情并茂,余音绕梁。一首发自肺腑的呐喊之声——《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深深打动着我,感染着我。时而缠绵悱恻,时而粗犷豪放。真是一场听觉盛宴啊!原生态陕北民歌实在太具魅力了!真是高手在民间啊!如此学习良机怎能错过,我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抛下原有的顾虑,主动请缨与歌王骆胜军合唱一曲。音乐响起,此时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站在黄土高坡的窑洞里、与享有盛誉的陕北歌王骆胜军合唱起了《三十里铺》。
 
    会后,在县委宣传部长李光泽的精心安排下,在县纪委书记韩金花女士以及张永强先生的细心陪同下,我们一行来到了张天恩的故居采访。这位民间音乐大师的传奇人生深深吸引着我。
 
    这时,张永强突然从旁边有人居住的窑洞里抱出一个镶满照片儿的大镜框,指着每一张照片对我们热情讲解。原来,张天恩不但是著名的陕北民歌艺人,还是陕北秧歌和陕北快板的能人。他青年时期赶着牲灵走三边,下柳林,为边区驮盐、送炭。沿路的沟沟坎坎、山山水水给了他创作灵感。他编唱出了《赶牲灵》、《跑旱船》、《白面馍馍虱点点》、《十劝劝的人儿》等耳熟能详的作品。
 
    听说坐在窑门口的陕北老汉是张天恩的徒弟,我便迫不及待地迎上前去,请老人讲述张天恩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他说:张天恩很重情义。天生一副好嗓子,深得十里八乡百姓的喜爱。更是迷倒了许许多多的陕北女子!他的歌声也为赶牲灵途中的弟兄们挣到了许多糊口的粮食。当时,赶牲灵的脚夫每人赶两头骡子,日行四十公里,黄土高原山陡路遥,地广人稀。脚夫们出行一次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季半年,男女爱恋,无奈聚少离多。“你穿上个红鞋街畔上站,把赶牲灵的人儿心搅乱。”
 
    “我赶我的牲灵我开我的店,咱们来来回回好见面。”
 
    唯有顺山飘飞的信天游,能给脚夫们寂寞苦闷的路途增添欢笑,使他们有了生机,也有了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一个个缠绵凄美的爱情故事,演绎为一首首久唱不衰的信天游。做了一辈子脚夫的张天恩,正是有了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才在那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赶牲灵》。
 
    陕北民歌背后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仿佛站在圪梁梁上,看见寂静苍凉的黄土高坡远处的点点星光下,一队队赶牲灵的脚夫牵着骡子在蜿蜒崎岖的坡道上艰难地行进。清脆的铃铛伴着骡子“嘚嘚”的蹄声从远处渐渐传来……“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三盏盏的那个灯,哎哟戴上了那个铃子哟,哇哇的那个声……”歌声在坡上坡下回荡着。
 
    我遥望着行进在山沟沟里的脚夫哥哥们,向他们深情地呐喊:“你若是我的哥哥哟,招一招手,哎哟,赶牲灵的哥哥哟,我来了。”
【我要纠错】作者: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