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来的新疆中国画

2021-06-03 15:40:00 来源: 国家一级美术师官方网站
【字体: 打印
一、历史背景与发展概况
 
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新疆,在古代曾经长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转站。从这里现存下来的美术作品看,新疆的绘画历史是源远流长的,以龟兹石窟壁画为代表的佛教绘画作品,在美术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学术地位,不仅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研究世界绘画艺术的珍贵资料。但是,此地兴盛一时的佛教绘画13世纪后就彻底衰败了,现代意义上的新疆中国画事业,其实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才逐渐开创起来的。
1949年前的新疆,由于没有培养国画人才的专业教育机构,民国政府也没有从外地调派美术专业人才进疆的举措,再加上那时候全国美术人才都比较匮乏,新疆又远离内地、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所以除了个别像黎雄才、赵望云、黄胄那样从内地来疆进行短时间采风写生的国画家外,还没发现有其他国画家赴疆写生或定居的史料。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方面,国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举国上下对社会主义新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每个人都为能够献身于这场伟大的事业而倍感自豪与光荣。一些热血青年积极响应党和政府提出的“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来到了新疆。另一方面,随着新疆与内地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新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新疆地区独特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和奇异的民族文化,尤其是赵望云和黄胄笔下的新疆题材作品,对内地画家有着巨大的感召力。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一批批内地美术人才来到新疆。在短时间内,新疆就汇聚了一大批科班毕业的年轻国画家。
最早调入新疆工作的国画家是徐庶之先生。徐庶之1922年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1947年拜赵望云为师学画,1953年调入新疆。先后在文化厅、展览馆、博物馆工作。1980年调入新疆画院,2002年病逝于西安。徐庶之擅长山水画,也兼擅人物和动物,技法上深受赵望云的影响,题材主要以新疆山川地貌、风土人情为主,构思新颖,笔墨洗练,画风质朴而饱含诗意,是新疆国画界资格最老、影响巨大的画家。
在内地美术院校毕业来疆工作的国画家中,进疆时间最早的是牧歌先生。牧歌1929年生于甘肃天水,1950年入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1953年毕业后来到新疆工作,早先以版画创作为主,后来才完全转向了国画山水。他在学生时代接受过石鲁与赵望云的指导,在山水画创作上一直致力于探索天山山水画的独特笔墨语言。其画面含蓄和谐,画风清新奇峻,是德高望重的新疆山水画家。其后,1958年浙江美术学院国画专业毕业的李山分配来疆,1962年调到江苏省国画院,虽然只在新疆工作了短短5年,但他创作的充满了浪漫主义诗意的作品《我跟爸爸进天山》,已成为新中国人物画史上的精品。50年代来疆的还有浙江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的顾怡云和吉尔泰,但具体的进疆年份还有待考证。60年代来疆的有:1961年中央美术学院国画专业毕业的龚建新、浙江美术学院国画专业毕业的吴奇峰和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的林峰;1962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的谷守山;1963年西北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的舒春光、郑州艺术学院毕业的杨法正、山东艺术专科学校毕业的刘曦林、胡正斌和李其煜;1964年中央美术学院国画专业毕业的聂文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的徐登举。1965年最多,分别是中央美术学院国画专业毕业的张德祥、龙清廉、白天庆、巴雅尔,浙江美术学院国画专业毕业的谢家道,中央民族学院毕业的再尼古丽,四川美术学院国画专业毕业的叶毓中、油画专业毕业的李灼(李灼后期完全转入国画创作,故统计在此),郑州艺术学院毕业的董振堂,贵州大学艺术系毕业的邹光霖、徐亮;还有1966年广州美术学院国画专业毕业的熊其雄和1968年四川美术学院国画专业毕业的武漫宜等。这些人才的到来,基本上奠定了现代新疆中国画的基本阵容。
解放初期,党和政府不仅关注新疆美术的人才队伍建设,而且对美术活动也很重视。仅在乌鲁木齐(原名迪化,1954年改现名)举办的外来重要美展就有:1949年12月举办的“东北老解放区年画展”,1949年12月举办的“苏联哈萨克斯坦画展”,1958年7月举办的“全国第三届版画展”,1959年5月举办的“北京荣宝斋木版水印画展”,1959年6月举办的“北京—莫斯科版画展览”和苏联木刻大师“阿克拉甫钦珂木刻展览”,1960年7月举办的“北京—莫斯科版画展览”,1960年12月举办的“甘肃青年版画展览”,1961年3月举办的“第四届全国版画展览”,1962年2月举办的“北大荒美术作品展览”,1963年2月举办的“全国年画展”和“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美术作品联展”等。这种办展规格和活跃程度,就是现在也无法相比。
解放初期,新疆美术组织工作由省(区)文化厅和省(区)文联等部门负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10月1日,此前为新疆省),1959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新疆分会成立,第一任主席是阿不都克里木·买买提力,1991年该会更名为新疆美术家协会。而专业的美术创作组织始建于1962年,是新疆文化厅设立的美术创作组,组长熊新野,成员有徐庶之、吕旋和阿曼·穆罕诺夫。1981年,新疆画院成立,徐庶之任副院长(院长空缺,由副院长主持工作),当时调入该院的国画家还有牧歌、龚建新、谢家道、龙清廉、李灼等。80年代新疆美协开始分画种陆续设立研究会,其中属于中国画范围的分别有:成立于1986年7月的“新疆工笔画研究会”,首任会长崔谷平,并先后于1987年8月、1991年10月、1995年12月和1997年5月成功举办了四届“新疆工笔画展”;成立于1992年6月的“新疆山水画研究会”,会长牧歌,并同时举办了首届新疆山水画展,其后还于1998年10月举办了第二届新疆山水画展、2001年8月举办了第三届新疆山水画展;成立于1999年6月的“新疆花鸟画研究会”,会长邓维东,并同时举办了首届新疆花鸟画展。在以上三个研究会的基础上,2002年4月新疆美协又成立了“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龚建新,并先后于2004年12月和2008年9月举办了两届“新疆中国画展”,2010年11月举办了“新疆山水画作品展”。此外,新疆美术家协会还分别于1991年8月在克拉玛依市召开了“新疆中国画研讨会”、2008年5月在昌吉市召开了“传统与创新—新疆山水画发展研讨会”;以及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美协新疆分会还根据一些重大美展的需要多次组织过美术创作组,将重点作者集中起来进行专业辅导,这些活动都极大地促进了新疆美术创作水平的提高。200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在乌鲁木齐成立了“新疆美术创作中心”。全疆其他地区成立的主要美术机构还有:1984年成立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画院、1987年成立的石河子书画院、1989年成立的乌鲁木齐书画院、1998年成立的克拉玛依书画院、2007年成立的喀什书画院等。同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新疆军区的美术力量不仅很强,并且创作活动开展得也很活跃,如1951年、1957年和196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治部等单位分别三次组织“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美术创作组”,198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美术家协会成立,2002年该会被接纳为中国美协团体会员,前后供职于兵团的画家就有:舒春光、谢家道、董振堂、熊其雄、雷中峋、于云涛等;新疆军区政治部于1979成立了创作组,1992年改名为创作室,先后在新疆军区工作过的国画家有:叶毓中、张得翔、聂文华、李留海、王钧兵、田黎明、冯晓红、李保民、马寿民、李志天等。同时,全疆其他地区美术力量较强的是喀什、石河子和伊犁,并且这些地区也都建有相应的美术组织,其中中国画力量较强的是喀什,喀什行署在“文革”前就成立有美术小组(组长范国祥,成员中属于国画专业的还有刘曦林、徐登举、李尧天和廉敏),并经常组织写生创作活动,就是在“文革”期间也没有间断。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非官方性质或者说是非美术专业机构成立的中国画组织也很多,主要的有新疆丝路书画院、西域书画研究院和新疆国画院等。这些机构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对推动新疆国画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活跃新疆的文化艺术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新疆现代中国画的人才队伍建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时期,是国家从内地向新疆进行大规模美术人才的输入期。该段历史虽然不长,但历史意义很大、发展速度很快,属于艰苦创业和形成规模的时期。第二阶段是七八十年代,这一时期,是内地来疆的画家在事业上开花结果的收获期,他们的艺术成就、社会贡献和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这一时期。第三阶段是90年代以来,这一时期,是内地来疆画家培育的本疆美术人才的成熟期。
新疆美术教育起步很早,创建于1906年的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就开办有中专层次的师范美术专业。1978年该校与新疆教师培训部合并成立了新疆师范大学,原乌鲁木齐第一师范美术教研室升格为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1982年开始招收美术专业的专科生,1989年开始招收美术专业的本科生,2002年开始招收国画专业的本科生,2004年开始招收国画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目前是新疆办学层次最高的美术学科。1958年新疆艺术学校成立,1960年升格为新疆艺术学院,先后招收了两届国画专业的本科生,1962年调整为新疆艺术学校,开办中专层次的国画专业;1987年又恢复为新疆艺术学院,重新开始招收国画专业的本科生。目前,除了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艺术学院开设有国画专业以外,石河子大学、喀什师范学院、伊犁师范学院和昌吉学院等院校也都开设有师范类的美术专业。同时,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仍有一些少量的内地院校美术专业的毕业生陆续来疆工作,以及不断有新疆的青年国画家到内地美术院校进修深造,这些也都是新疆国画人才培养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世纪末,新疆新一代国画家已趋成熟,逐渐从老一辈国画家的手里接过了引领新疆国画发展的旗帜,现已成为新疆本土国画的主力军。其骨干成员有:邓维东、于云涛、康书增、郐振明、吐尔地·伊明、陈建华、刘麦收、楮晓莉、李君明、张平、白鹰、冯国伟、卢野、周光辉、李保民、吴魏华、王少平、姜伟玲、李志天、马寿民、李东、韩世品、林玉祥、张天铭、郭不、陈少林、娜乌拉·加汗、万里明、周静、李建国、王征、彭召胜、岳五海、艾力江·买买提、韩思菊、韩梦林等。这些国画家所具有的实力、所取得的成果与影响,标志着新疆国画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二、资源优势与艺术成就
 
古西域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枢纽,是世界历史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驿站。在无边无际的流沙之下,在幽暗深邃的石窟之中,遗留着大量中西文化渗透、融合的遗址遗迹;新疆地域辽阔,神秘和苍凉之中潜藏着新奇与空灵、深沉与博大;天山南北民风纯朴,自信与豁达间洋溢着智慧之光,活泼与风趣中充盈着阳刚之气。这里又是多民族文化的聚集地,不断的交锋碰撞使各方面都增强了生机与活力。
如果以传统的眼光考量中国画的题材资源,在新疆则首推山水、次数人物。新疆北有阿尔泰山,中有天山,南有昆仑山,这三大山系大概是除了喜马拉雅以外中国最大的山脉了。莽莽昆仑,人迹罕至,高深莫测,自古以来就充满了神秘色彩,不仅是艺术素材的宝库,也是艺术灵感的不尽源泉,更是培育中国气派、民族精神的母体。与天山的壮阔、昆仑山的雄伟、阿尔泰山的神秘相比,三山五岳如同盆景一般。其实,新疆的山水并不乏清泉、飞瀑、奇松、怪石、险峰、枯藤、雨雾、云海之类的内地名山大川所拥有的景致,而且还有独具特色的冰川、雪峰;然而,由于缺少优秀文化典故的装点与高质量艺术作品的展现,其天生丽质大多至今犹养在深闺人未识,正亟待我们去揭开她那神秘的面纱。山水其实还不是新疆自然风光的佼佼者。干旱少水的戈壁、荒漠地貌才是新疆最有艺术表现潜力和审美开发价值的所在。
虽说山水画的资源在新疆是丰富的,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语言也是极为深厚的,但这些条件要想转换为新疆山水画人的优势并非轻而易举。首先,自然地理风貌并不等同于山水画的艺术形象;其次,传统山水画取法于三山五岳的各种皴法,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深处亚洲腹地的天山诸峰;新疆的山水画家必须在继承传统中国山水画法的基础上,结合新疆的地理、地貌特点,创立自己的语言,才能形成自家的画风。在这方面,徐庶之、牧歌、谢家道、舒春光、王钧兵等许多前辈画家已经做出了不少可贵的努力、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果。其中成就最为突出者当数徐庶之,他苍劲泼辣的用笔,点化为苍翠挺拔的青松,浓墨重彩的画风,演变成浑厚雄奇的冰峰;在奠定了自己艺术地位的同时,也影响了我区众多的山水画家。还有谢家道和牧歌,前者致力于搜尽北疆山水的奇峰秀水,后者醉心于破解风化岩石的肌理与皴法,以及王钧兵先生在冰雪山水画方面取得的业绩,都极大地丰富了新疆山水画的整体面貌。特别是舒春光在表现雅丹地貌的风蚀景观方面所做的水墨探索,使世人眼里的不毛之地和死亡之海在他的眼里充满了诗情画意,在他的画中升华为美妙抒情的艺术形象。
新疆很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桃花源式的生存状态,无论是塔里木河畔的维吾尔族农民,还是天山深处的哈萨克牧人,抑或是世界屋脊上的塔吉克老乡;也不论是耄耋老者,还是垂髫童稚,抑或是猛男靓女,他们笑声开怀爽朗,舞蹈自由奔放,对人真挚、坦率、热情,待客直爽、慷慨与大方。加之新疆人形象俊美、体态魁梧,兼有欧洲人的造型和亚洲人的色彩,这种品性的美、生活的美、形象的美,正是人物画家进行艺术创作梦寐以求的对象。长久以来,无数的艺术家不远千里、持续不断来到这个地方,实现着自己的梦想,成就了个人的功业。其中外来者中成就不凡的画家当首推黄胄,他速写式的用笔,生动、自由、泼辣、豪放,开创了一代水墨人物画的新风;当地国画家卓有成就的应数吴奇峰、龚建新、龙清廉、叶毓中、李灼、董振堂、林峰、李尧天、崔谷平、武漫宜、邹光霖、雷中峋、廉敏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龚建新。龚建新1938年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195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61年毕业后分配来疆,开始任教于新疆艺术学校,1980年调入新疆画院。他在师法古人和叶浅予、蒋兆和等前辈画家的基础上,又融合了西画素描的语言于传统中国画笔墨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画风。其最为擅长的是肖像画,他笔下的新疆少数民族人物头像,线条细劲、结构准确、形完神足,堪称一绝,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新疆中青年人物画家影响甚大,在国内画坛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而吴奇峰创作的《大漠女儿》、龙清廉创作的《金秋夜话》、叶毓中创作的《帕米尔》,还有董振堂画里饱经风霜的兵团人形象、雷中峋笔下趣味十足的新疆人面貌,都是新疆现代国画人物历史上的代表作。
新疆地域辽阔、动植物资源丰富,天池侧畔、冰峰之麓生长有无以名状的奇花异草;瀚海四周、天山南北遍布众多的飞禽走兽,可资开发、利用的花鸟画素材可谓俯拾皆是。然而,花鸟画是醉翁之意并不在于花草,而是作品通过笔墨所形成的象征意义与作者品性、才情、修养、学识等画外韵味。在新疆的花鸟画领域做出突出成就的有申西岚、谷守山、马泉艺、冯俭、徐登举等。
现代新疆中国画所取得的成果,除了以上提到的部分前辈画家的成就以外,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全国性的重大展览活动中,如在历届全国美展上入选的新疆中国画作品,无疑是新疆中国画作品的优秀代表。其中1999年叶华的作品《煦日》、康书增的作品《红柳滩》,双双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是新疆中国画作品迄今为止在全国美展上获得的最高奖项。其他重要展览还有1983年举办的“新疆好”画展,2001年举办的“百年中国画展”,2002年举办的“情系新疆—中国画名家邀请展”,2007年举办的“中国画、画中国—走进新疆”作品展,2010年举办的“阳光新疆写生作品展”等。二是反映在各种著作与画册里。主要有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新疆美术家》,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家丝绸之路作品选集》,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新疆国画作品集》,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新疆50年美术作品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当代国画家》丛书以及多种个人专集等。
然而60年来,尽管包括内地同行在内的中国画家,在反映新疆题材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绩,不少作品给世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个别佼佼者还以表现新疆题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名家。但客观地评价,以往表现新疆题材的画作,大多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猎奇性阶段,有深度、有分量的精品力作并不多。毫无疑问,这份蕴涵丰富的矿藏还要寄希望于新疆本土的中青年画家。我们必须注意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锤炼笔墨技巧和自觉提高理论水平,逐渐增强自身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将新疆的可贵艺术资源升华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作品。
 
三、新疆画家与内地画家
 
现代画家的流动性很大,居住地点和创作基地也常常并不一致,外地画家来新疆的遍数多了,也就变成了事实上的新疆画家。而新疆画家有的虽然离开了新疆,但终其一生画笔都离不开新疆题材,所以仅凭户籍关系判定谁是新疆画家谁不是新疆画家并不十分客观,有多少人能说黄胄不是自己心目中的新疆画家呢。
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鲁少飞、韩乐然、司徒乔等画家开始,尤其是全国解放以后,内地很多著名画家都先后到过新疆、画过新疆,以致新疆至今都是全国画家向往的地方(仅2010年内地来新疆写生的画家就有一百人左右)。从而新疆也就成为了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前沿阵地,或者可以这样说这里是中国美术设在新疆的一个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基地。半个多世纪以来,大批内地画家屡屡出入于天山南北,有的虽然工作单位在内地,但却长期坚持描绘新疆题材,就是专门以表现新疆题材成名成家的亦不在少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画家就是黄胄。这些内地画家与新疆画家的区别,仅仅是把画室建在了内地而已。这种自信、豪迈的情怀与精神,在老一辈新疆画家的身上体现的最到位,因为那个年代的新疆画家,在实力与心理上都没有将自己定位于一个地方性的美术工作者。
解放初期,由于交通和经济的原因内地画家来新疆写生的毕竟很少,所以新疆题材是新疆画家的最大优势。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内地画家借助于经济与地位上的优势,迅速打破了新疆画家在新疆题材上“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仅以深入新疆各地写生的情况而言,很多新疆画家没去过的地方,内地甚至是外国的画家都去过,有的还反复来过若干次,新疆美术创作的资源优势已经不再为新疆画家所独有。还有一个问题是当优势不再的时候,反过来却显示出了劣势,这就是十分熟悉新疆题材的新疆画家,面对的欣赏主体也是十分熟悉新疆题材的新疆人;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新疆画家在创作上往往容易受制于这个优势,最终影响到作品的艺术价值。新时期年轻一代的新疆画家还有一个不利因素,就是新疆画家在形式技巧和艺术精神的追求上,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内地画家保持着一种主从或师徒关系。这种心理基础产生出来的负面作用,就是在精神上崇拜内地画家、观念上追随内地潮流、技艺上模仿内地画风。因而许多新疆画家显得缺乏追求原创和个性的意识,他们笔下的作品,就像内地很多画家的作品很容易在国外找到出处一样,也时常或多、或少能在内地画家的作品中找到对应的原型。
说到转型问题,新疆国画面临的难题比新疆其他画种都要大。老一辈国画家从内地来到新疆时,遇到的问题是怎样把表现内地风物的笔墨技巧,用来刻画与内地截然不同的边疆题材,以及如何从新疆的人物服饰、山水草木上,提炼出适合于表现新疆的中国画艺术语言。仅从这一点来说,新疆国画家比内地国画家遇到的困难要大得多。因为内地的国画家只需要增强传统笔墨的现代感,而新疆国画家不仅需要增强传统笔墨的现代感,还要改变传统笔墨的形式结构与文化精神,更要立足新疆研发出新的笔墨语言,以适合于表现新疆独特的人物形象和山川地貌。新疆老一辈国画家正是在这样一种压力下,开拓了新疆国画的崭新事业,为加强和丰富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把这项事业传承给了新一代的新疆国画家。
新时期,中国美术创作的重心再次发生转折,新疆美术也同样要从再现民族风情过渡到创新艺术形式。从反映现实生活转变为表现个性精神,新疆国画家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之所以说前所未有,是因为老一辈新疆国画家与内地国画家在走中西结合的现代国画道路上,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而新时期内地国画家开始把兴趣转向传统笔墨后,远离传统中心的新疆新一代国画家便不可避免地处于了劣势地位。如何化解这一被动局面,开创一条具有独特面貌的新疆现代中国画道路,在现代中国画坛自成一体,是目前摆在新疆国画家面前的重大课题。
 
四、新疆的少数民族国画家
 
就中国画家而言,原本没有什么民族属性的问题,谁又会说尉迟父子、胡瓌、耶律培、高克恭、萨都刺、廉希贡、康里巙巙、张彦辅、盛熙明笔下的作品不是地道的中国传统民族绘画呢。其中廉希贡和盛熙明就是维吾尔族,康里巙巙则是哈萨克族。这是有历史记载的画家,而在无数没有留下名字的克孜尔、敦煌、云冈和龙门等石窟壁画的作者大军中,在历代中国画家的队伍里,必定还存在着众多不为人知的少数民族画家。进入现代以来,全国范围内的少数民族中国画家就更多了,少数民族画家为当代中国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和所有少数民族画家从事中国画创作都必须以本民族文化为出发点一样,新疆少数民族画家亦有其独特性。一是,受伊斯兰教教义反对偶像崇拜的影响,新疆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曾经长达800年没有从事过绘画工作,恢复起来难度可想而知;二是,这些少数民族平时对古文、诗词、书法和文人画这些传统中国画的经典元素接触甚少,加之语言文字方面的不同,所以学起来困难很多。这也就是新疆画坛从事中国画创作的少数民族画家一直都较少的原因之一。较出色的中国画家有再尼古丽(哈萨克族)、哈孜·艾买提(维吾尔族)、吐尔地·依明(维吾尔族)、娜乌拉·加汗(哈萨克族)、艾力江·买买提(维吾尔族)、赛力克江·沙提(柯尔克孜族)、努尔买买提·阿不力孜(维吾尔族)等。此类少数民族画家大致分属两种类型;一类是专门从事中国画创作的画家,一类是兼顾中国画创作的画家。前者成果最突出的是吐尔地·依明,后者影响最大的是哈孜·艾买提。
吐尔地·依明1951年生于新疆喀什,1972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攻读国画专业,毕业后在喀什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师,1986年调到新疆画院。吐尔地·伊明擅长国画人物,早期侧重于工笔,后期专注于写意,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其画风深受龟兹艺术影响,故此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征。作品多取材于乡下巴扎和民间舞蹈,画面洋溢着浓郁的少数民族生活气息。哈孜·艾买提是著名的油画家,近20年来也兼顾着画了不少的国画人物画,由于他造型能力很强,尤其是具有默写多种人物形象和不同舞蹈动态的非凡功力,所以为其从事水墨人物画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哈孜·艾买提通过自己的作品,不仅在国画界占有了一席之地,并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画风。
此外,新疆美术界的少数民族国画家还有龚建新(满族)、龙清廉(苗族)、巴雅尔(蒙古族)、马泉艺(回族)、芙列娜(达斡尔)、马世英(回族)等,由于这些作者在从事中国画方面受到的限制不是太大,故在此不做重点论述。
 
五、与国画相关的其他新疆画种
 
与国画相关的新疆美术情况,主要反映在连环画、插图、年画和壁画方面,这是因为这些画种的表现形式多采用或吸收中国画的线描手法及其工笔画的装饰语言,其中又分国画家兼擅这方面的创作和其他画种作者采用与国画语言相近的艺术手法从事此类创作两种情况。但是,由于考虑到区分这两种类型的界限很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在此涉及的作者范围会尽量宽泛一些,也就是这里选择作者与作品的标准,并不一定严格要求具有国画艺术形式的典型特征。
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的30多年里,连环画、插图和年画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美术界各个画种的大多数名画家都从事过这方面的艺术创作,新疆的中国画家自然也不例外。在从事独幅画创作的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连环画、插图和年画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是叶毓中。
解放前,新疆的报刊上发表过少量的连环画和插图作品,但没有单行本的连环画出版的记载。解放后,随着大量来自内地院校美术专业毕业生的加入,从事连环画和插图的作者大量增加,主要有:龚建新、白汝强、周迅、李仲子、张仲秋、穆宏、刘南生、李灼、雷中峋、叶毓中、蒋振华、崔谷平、朱自谦、王宗岚、张良渡、巴雅尔、买买提·艾依提、苏巴洪、李尧天、李留海、阎醒民、冯国伟、高光明、汪嘉仑、宋维成、段离、于云涛等。1973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原美术编辑室增设了连环画编辑组(由谢凯负责),专门负责新疆本土连环画的编辑出版工作。1983年中国美协新疆分会又成立了连环画研究会,由谢凯任会长、雷中峋任秘书长,这些组织机构的建立推动了新疆连环画事业的发展。据笔者统计新疆画家创作的连环画,在全国美展和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中获奖的作品有:《在静静的卡甫河畔》(龚建新绘,1963年获全国第一届连环画创作三等奖)、《李白和杜甫》(叶毓中绘,1981年获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二等奖)、《万里送马》(龚建新绘画,1981年获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二等奖)、《蛇郎》(叶毓中绘,1986年获全国第三届连环画创作三等奖)、《银灰色的草原》(于云涛、尤山绘,2004年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2006年6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联策划并组织撰稿、绘画,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疆历史画丛》正式出版发行,计划以维、哈、汉三种文字,用3到4年时间出版发行100种,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连环画、插图出版衰落以后,再一次在新疆掀起的一波连环画、插图出版热潮。
新疆画家从事过年画创作的有王宗岚、聂文华、薛俊一、吴奇峰和龚建新等人,主要作品有薛俊一的《千里探亲人》(1964年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吴奇峰的《看电影去》(964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龚建新的《重重高山处处情》(1964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聂文华的《毛主席接见库尔班》(1973年入选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三十周年全国美展),采用的艺术形式都是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另外,哈孜艾买提先生也用水粉画过年画《艾里甫与赛乃木》和《阿曼尼沙汗》,分别于1964年和1981年由新疆青年出版社和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新疆壁画创作则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兴起的,主要画家有哈孜·艾买提、龚建新、阿不都克里木·纳斯尔丁、杨晓康、王光新、黄建新、付剑锋、周宁等,主要作品有龚建新的《瑶池会》(1989年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哈孜·艾买提的《天山颂》(1992年绘制于人民大会堂)、阿不都克里木·纳斯尔丁的《天山之春》(2004年获全国壁画大展大奖)、杨晓康的《传丝公主》(2004年获全国壁画大展佳作奖)。
新疆现代中国画的开创与发展,是党和政府建设边疆政策的生动体现,其成就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有关新疆现代美术史料的研究与整理,已随着新疆师范大学美术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建立而开展起来。虽起步较晚,但已得到全国以及新疆本土一些学者的关注。本文试图从学术角度梳理新中国以来新疆中国画的发展脉络,限于学识和资料,缺失之处还望有识之士批评指正。
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得到了多名前辈与专家的大力帮助,在此特向刘曦林、吴奇峰、龚建新、哈孜·艾买提、阿不都克里木·纳斯尔丁、阿曼·穆罕诺夫、谢凯、董振堂、雷中峋、关维晓、崔谷平、李钦曾等先生深表谢意。
 
(作者为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我要纠错】作者:总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