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首届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

2016-08-29 21:10:17 来源: 国家一级美术师官方网站
【字体: 打印

    2016“首届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作品展”是由中国美术馆独立策划的大型青年美术展览。展览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作品近300件,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种类型,其中既包括中国美术馆近年收藏的作品90余件,也包括一批经专家推荐和评审入选展览的最新创作。

  该展是中国美术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重要展览之一,体现了中国美术馆对青年美术发展的支持与推动,也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创新具有勃勃生机的当代中国青年艺术。

  “青年美术家是中国美术的未来。”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这样说到。他说,作为青年艺术家群体,一方面尊重、传承前辈,一方面又富于创造力,他们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新锐”、“创新”、“活力”的代名词。他们在历史的河床中奔腾,是最为活跃的浪花、激流。常言“长江后浪推前浪”,不仅揭示了客观自然规律,也是对青年的鼓励;常言“一代更比一代强”,不仅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也是对青年的激励。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更是寄予厚望,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中国美术馆组织与策划青年美术作品展,正是本着对中国青年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致力于引导与打造当代中国青年美术的文化身份与特色。中国美术馆是国家美术的最高殿堂,在这里展出的往往都是功成名就的美术家作品,此次展出青年美术家作品的意义在于让青年美术家的作品进入到国家最高美术殿堂,让最高美术殿堂见证我国当代青年美术的发展与成就。吴为山馆长表示,从历史发展的眼光看一个时代的艺术取向、艺术精神与艺术表现,是有趋同性的。青年美术家们年龄相仿,尽管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面貌多样、内容丰富,但是如果将时间与空间推远来看,他们在这个时代当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艺术表现、价值取向是有许多共同点的,他们的艺术创作体现了一代艺术家整体的艺术风貌,所以我们收藏这些作品,不仅是保存了这一代年轻人的文化情感、生活感受,也是保存了这一历史时段的时代精神,对后世的文化史研究,对一代艺术家风格审美价值的研究,也极具文献价值。

  本届青年美术作品展实施专家推荐制,中国美术馆向全国各地的200多位专家发出征集函,由每位专家推荐两位青年美术家,每位美术家提交3件作品。中国美术馆组成专家委员会对推荐的作品进行两轮评选,最终入选的作品作为展览的参展作品。据吴为山馆长介绍,不同院校、不同创作群体、不同地区、不同流派的艺术家所推荐的青年美术家,带着风格各异的作品走进中国美术馆,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艺术气场,是这个时代、这个时期青年的所想所思,所感所为,是他们对历史、社会、人生认识的艺术表现。

  展出的作品系统地展现了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特点和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青年美术家们立足本土,扎根中国社会现实,面向人民群众,创作了一批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新貌和人民精神风貌的作品,这是最典型的时代精神的彰显,也是中国现实主义美术创作道路的当代表现,更是青年美术家们积极实践自身文化职责与文化使命的体现。二是青年美术家们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精神,沿着中华文化的渊源历史发展出了当代中国美术的语言特色。这种努力,在展览中的油画和版画作品中表现为青年美术家们对本土语言的寻求与探索,在中国画作品中表现为对传统语言的转化,在一批雕塑和装置作品中则体现了当代青年美术家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三是青年美术家们不忘创新初心,把视野驻落在国际艺术舞台,敢于实践,构成了多元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格局。这也是本次青年展览的重要特色。

  吴为山馆长表示,中国美术馆建馆半个多世纪以来,收藏和展示了大量国宝级经典作品。其中有许多作品出自当时的青年艺术家之手。随着时光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艺术的发展,这些作品愈来愈显示出其价值。有的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作,成为美术史的经典。2016年,我们启动青年美术家作品的收藏计划,也是中国美术馆在收藏结构上做出的重要调整。希望可以通过优秀展览促进收藏,通过收藏鼓励创作,以发展的眼光,为未来积累文化财富,让今天的青年美术成为未来的经典,让青年美术跨越历史、今天与未来的时空,成为美术史上永恒的经典!

  吴为山馆长对青年美术工作者们寄语到:“今天,在追梦、逐梦的时代进程中,青年美术工作者们更是在中国精神的感召下,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在情感温度、精神高度和创新力度的多重交汇中寻找灵感。用青春和艺术,用勤奋和智慧建构美的图式。他们从五千年文明中走出来,以当代话语在国际社会讲述中国的故事。” ,“相信,这个展览既是对青年美术家的肯定也是鞭策。”他说。

  据悉,展览期间,中国美术馆将组织专题研讨会,展览将持续到8月30日。

 

  今天的创新,明天的经典

  ——首届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

  青年美术家是中国美术的未来。

  基于这样的命题和认知,翻开历史的篇章,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创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辉煌。当然,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局限。而历史正是在突破这一个一个的局限中向前发展的。历史的步伐也是在后人接续前人的一个一个的脚印中前进的。

  所谓传统与创新,实际上是继承与发展。作为人类文化,总是打上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的深深烙印。时代性是时间坐标上的节点。我们通常所说的时代风格,它是与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和创作主群体密切关联的,而时代总是在发展,这也许就是前面所说的“辉煌”和“局限”的关系。作为青年艺术家群体,一方面尊重、传承前辈,一方面又富于创造力,他们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新锐”、“创新”、“活力”的代名词。他们在历史的河床中奔腾,是最为活跃的浪花、激流。常言“长江后浪推前浪”,不仅揭示了客观自然规律,也是对青年的鼓励;常言“一代更比一代强”,不仅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也是对青年的激励。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更是寄予厚望,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回眸历史,王勃作《滕王阁序》、王希孟绘《千里江山图》、拉斐尔画《圣母》、梵高画《向日葵》等等,都是在他们天才的、青春的年华完成了大师使命。现代中国历史上,“新兴木刻”青年艺术家,以刀刻魂,为唤醒民众千百万,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独立解放写下不朽一页。

  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为代表的一批青年艺术家,负笈西洋,开拓了中西合璧的现代美术之路。

  新中国建立以来,广大青年美术工作者在党的文艺路线指引下,投入到火热的生活,表现社会主义建设,赞美当家作主的人民。改革开放的春风普沐,使得青年美术工作者抓住恢复招生制度的时代机遇,通过学院教育,学习东西方传统,在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中,对历史和现实反思,在创作观念和表现形式上表现出新的精神风貌。今天,在追梦、逐梦的时代进程中,青年美术工作者们更是在中国精神的感召下,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在情感温度、精神高度和创新力度的多重交汇中寻找灵感。用青春和艺术,用勤奋和智慧建构美的图式。他们从五千年文明中走出来,以当代话语在国际社会讲述中国的故事。

  中国美术馆是国家艺术的殿堂,建馆半个多世纪以来,收藏和展示了大量国宝级经典作品。其中有许多作品出自当时的青年艺术家之手。随着时光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艺术的发展,这些作品愈来愈显示出其价值。有的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作,成为美术史的经典。如司徒乔38岁创作的《放下你的鞭子》,蒋兆和39岁创作的《流民图》,方增先24岁创作的《粒粒皆辛苦》,刘文西29岁创作的《祖孙四代》,罗中立32岁创作的《父亲》等等,不胜枚举……这些作品在美术的长河中,从浪花、激流逐步成为主流,引领着时代的审美,汇入人类文化的大海,生生不息。

  我想,这些艺术家及其家属,以及世世代代无穷止的后辈们,当他们联想起作品及其作者创作时的年龄,不禁会为青春和艺术而赞美!

  为了这赞美的绵延不绝,中国美术馆从历史的高度,以发展的眼光举办首届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与全世界美术馆一样,中国美术馆的收藏有着很高的标准,收藏与否由专家委员会审定。此次展览我馆邀请全国二百多位著名美术家和美术理论家,推荐优秀青年美术家的作品。举贤不避亲,每位专家可推荐两名或两名以上青年美术家,最终通过专家委员会两轮评选决定参展作品。不同院校、不同创作群体、不同地区、不同流派的艺术家所推荐的青年美术家,带着风格各异的作品走进中国美术馆,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艺术气场,是这个时代、这个时期青年的所想所思,所感所为,是他们对历史、社会、人生认识的艺术表现。本次参展的青年艺术家年龄在五十岁以下,在知识结构和学历背景上绝大多数均有美术院校专业教育背景,有师承,功底扎实。是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艺术家,所以在吸收各类文化艺术传统方面较为广泛。经过老一代艺术家在油画民族化,形式与内容的问题讨论之后,他们对现代主义、当代主义有相对冷静的思考,对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及其当代的转换有更为深入的探索,在中华美学精神的学习与弘扬方面,更注重于写实、写意、抽象等诸因素的平衡。尤其是在对“写意”的传统价值、美学特质、表现方式以及在国际语境中文化角色等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对当代生活中因传统与现代交织而呈现出的各种现象的观察与感悟,把握与刻画。

  今天的青年美术家从四、五十年代朴素的描绘,六、七十年代红光亮的夸张,八十年代之后现代思潮的涌动和近十年来当代主义的影响中获得经验与教训,边走边思考,在生活和理想中寻求艺术的形式,直抵精神的表达……

  相信,这个展览既是对青年美术家的肯定也是鞭策。希望它能为观众带来我所写的内容之外的更多思考。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2016年8月10日

【我要纠错】作者: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二维码生成器